
歷史沿革
‧ 本系於民國42年成立臺灣省立海事專科學校,為創校三系(駕駛科、輪機科、漁撈科)之一。
‧ 民國53年本校升格為臺灣省立海洋學院,同時本系改名輪機學系。(夜間部亦同時成立)
‧ 民國56年專修班第一期招生。(專修班共辦兩期)
‧ 民國62年本系奉准改為輪機工程學系。
‧ 民國68年改制為國立臺灣海洋學院輪機工程學系。
‧ 民國74年原輪機工程學系分為船舶機械工程學系與輪機工程技術系兩系,輪機工程技術系成立技職體系,增設二年制輪機工程技術系一班(招收海專與工專等相關科系畢業生)。夜間部同時停招。
‧ 民國78年本校由國立臺灣海洋學院改制為國立臺灣海洋大學,本系改為輪機技術系。
‧ 民國80年招收二年制輪機技術系二班(招收海專畢業生一班與工專機械、電機、電子等相關科畢業生一班)。
‧ 民國82年增設四年制一班,改名輪機工程技術系。(招收高職畢業生)
‧ 民國87年調整為輪機工程系。
‧ 民國90年成立輪機工程系碩士班。
‧ 民國94年輪機工程系分設輪機動力組與能源應用組。(招收一班高中畢業生與一班高職畢業生)
‧ 民國95年調整為輪機工程學系。
‧ 民國97年成立輪機工程學系博士班。
‧ 民國100年增設輪機工程學系碩士在職專班。
‧ 民國101年增設輪機工程學系學士後輪機學位學程。
|

宗旨
結合動力與能源科技,致力於輪機系統的教學、研究及服務,並培育其研發、設計、製造、運作及維護的專業人才。
未來展望
發展重點
本學系的發展重點,無論在動力工程與能源應用方面,皆強調基礎研究與實際應用雙方面並重。
1. 動力工程:以機電整合為基礎,培育海、陸、空動力系統其研發、設計、製造、維護的專業人才。
2. 能源應用:以輪機工程為基礎,改良能源系統之循環效能,並尋找可替代之新興能源,以提供動力廠之經濟效益。
課程特色
課程於輪機工程架構下前兩年課程不分,皆以輪機工程專業科目為基礎。其中「動力工程組」以機電整合為基礎,著重動力系統的理論研究與實務模擬訓練,加強船舶的結構與系統的熱流科學,針對海、陸、空動力廠的研究,養成學生具有模擬分析與故障診斷之能力。而「能源應用組」以輪機工程理論為基礎,應用機電整合技術,配合工程實務應用,改良動力系統之能源效率,並尋找未來之可替代新興能源,以提供動力廠之經濟效益與環境保護。
就業發展
1.學術:海事、電機、機械等高級職業學校教師及研究機構。
2.產業:航運公司、航空公司、台積電發電廠、生技公司。
3.公部門:交通部航港局、海巡署、海關、台電、中油、中鋼、台船。